政策动向
8月1日,我国首部家电碳足迹国标《温室气体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与要求 房间空调器》(GB/T 46027—2025)正式发布。该标准由美的空调联合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主导编制,为空调器产品碳足迹核算提供统一方法,加速产品碳标识认证落地。
意义:
首部家电碳足迹国标为空调行业碳核算提供统一标尺,加速碳标识落地,倒逼全产业链减碳,提升家电出口绿色竞争力。
我司行动:
联合南京大学产学研平台,开发适配国标的碳足迹核算工具包,为家电企业提供从原材料到报废的全生命周期核算服务。依托自然资源部长三角中心数据,在江苏、广东家电产业集群区落地示范项目,助力企业抢占绿色市场先机。
8月1日,国家发改委强调:首批国家级零碳园区名单将综合产业代表性、碳减排潜力等要素确定,明确“单位能耗碳排放”为核心指标,配套5项引导性指标。要求各地立足实际科学规划,严禁盲目贪大、运动式建设。
意义:
以核心指标锚定零碳园区建设质量,遏制盲目扩张,推动园区低碳转型从“量”向“质”跃升,为全国树立科学示范标杆。
我司行动:
针对“单位能耗碳排放”等指标,组建由重点实验室专家参与的评估团队,为申报园区提供预审核服务。运用AI能源管理系统实时监测能耗数据,结合生态环境咨询评估,制定个性化减排方案。
8月8日,工信部等五部门发布《关于推进化工园区规范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工信厅联原函〔2025〕317号),要求竞争力三级、智慧化初始级园区2025年底前完成改造提级,二级园区则需强化绿色低碳与智慧化转型。
意义:
明确化工园区改造时限与方向,倒逼低等级园区升级,推动化工行业绿色低碳与智慧化转型,降低环境风险。
我司行动:
为三级园区定制“减污降碳+智慧化”改造方案,运用CCUS技术降低碳排放,配套环保管家服务全程跟进。联合上市企业资源提供技术支持,确保2025年底前完成改造,在山西、江苏化工聚集区优先落地。
7月31日,国家发改委明确:将加快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的新机制,同步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能源保供、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
意义:
从能耗总量管控转向碳排放总量管控,更精准对接“双碳”目标,推动能源结构优化与产业低碳转型,释放绿色发展新动能。
我司行动:
依托碳核算与碳足迹技术,为地方政府设计碳排放双控监测体系,结合AI能源管理系统优化能源配置。在长三角中心开展机制转化研究,为企业提供从能耗双控到碳排放双控的转型辅导,重点覆盖制造业与能源企业。
(5)国家碳计量中心建设提速!2030年建成完善量值溯源体系
8月5日,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关于推进国家碳计量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市监计量发〔2025〕66号),计划2030年底建成一批国家级碳计量中心,重点补齐碳计量基准短板,制定技术规范,服务“双碳”目标。
意义:
补全碳计量基准短板,为碳排放核算提供精准量值支撑,确保“双碳”目标数据可信,夯实低碳发展计量基础。
我司行动:
参与碳计量技术规范制定。在江苏、北京布局计量服务网点,同步开展双碳培训,助力企业适应碳计量新要求。
地方动态
(1)上海碳市场改革方案出炉!2026-2030年推16项任务
8月14日,《上海碳市场全面深化改革行动方案(2026-2030年)》(沪府办发〔2025〕16号)发布,聚焦配额管理、自愿减排、市场创新三大行动,提出扩大覆盖范围、提高有偿分配比例等16项改革任务。
意义:
扩大碳市场覆盖范围与有偿分配比例,提升市场活跃度与定价效能,为全国碳市场深化改革提供“上海经验”。
我司行动:
为上海企业提供碳配额管理策略咨询,结合ESG服务优化碳资产配置。依托与投资机构的合作,助力企业参与有偿分配,在金融、建筑等新增覆盖领域率先落地服务。
8月6日,重庆率先启动笔记本电脑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组建跨领域技术委员会,为绿色供应链建设提供标准化支撑。
意义:
开创电子信息产品碳足迹认证先河,推动产业链绿色协同,为笔记本产业突破国际绿色壁垒提供标准化支撑。
我司行动:
组建跨领域技术团队,参照国际标准为重庆笔记本企业提供碳足迹核算与认证辅导。联动江苏电子企业资源,搭建“川渝-长三角”产业链碳足迹协同平台,降低区域认证成本。
8月7日-17日,成都世运会通过清洁供电、7000台新能源公交、智能回收系统实现碳中和,同步发起“碳中和领航员”计划,探索赛事零碳新模式。
意义:
探索大型赛事碳中和新模式,通过清洁能源与循环系统应用,提升城市低碳形象,为同类活动提供可复制的零碳方案。
我司行动:
为后续大型赛事提供碳中和整体方案,包括清洁供电规划、碳汇抵消测算等,运用碳核算技术量化减排成效。
8月12日,广东高院等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碳排放配额担保助力绿色金融发展的若干意见》,确立碳排放配额合法质押地位,首创“双登记”防风险模式,激活碳资产金融属性。
意义:
确立碳排放配额质押合法地位,激活碳资产金融属性,为企业绿色融资开辟新渠道,降低低碳项目资金压力。
我司行动:
为广东企业提供碳排放配额质押全流程服务,包括配额评估、质押登记等,依托“双登记”模式防控风险。
8月7日,四川设立节能减碳专项基金,单个项目最高支持2000万元,省直机关节能改造可获全额拨款,重点覆盖氢能、新型储能、垃圾发电等领域。
意义:
通过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减碳,重点支持氢能等新兴领域,推动公共机构率先垂范,加速四川低碳转型。
我司行动:
为四川省直机关提供节能改造方案设计与施工监理,运用AI能源管理系统优化能耗。对接专项基金申报要求,为氢能、储能企业提供技术可行性评估。
企业行动
8月6日,京东(廊坊广阳)智能产业园获颁TÜV南德物流零碳园区核查声明,继西安园区后再度落地零碳实践,东莞园区同步达成碳中和认证。
意义:
物流园区零碳认证案例为行业树立标杆,推动物流行业绿色转型,验证零碳模式的商业可行性与可复制性。
我司行动:
为物流企业提供零碳园区建设全流程服务,包括碳基线核算、减排方案设计、第三方认证辅导。
7月29日,复旦碳价指数显示:8月全国碳排放配额(CEA)中间价73.65元/吨,买入价格指数微涨0.83%,卖出指数小幅回落。
意义:
碳价稳定反映市场对低碳转型的预期,为企业碳资产规划提供价格参考,推动碳市场成为减排激励工具。
我司行动:
为企业提供碳价走势分析与配额交易策略,开发碳资产托管系统自动调整持仓。结合双碳培训解读价格机制,帮助山东、北京企业把握交易时机,实现碳资产增值。
国际看点
8月7日,渣打银行与巴西阿克里州签署协议,将独家销售500万份亚马逊雨林保护碳信用,交易额达1.5亿美元,助力巴西筹备COP30气候大会。
意义:
国际资本介入雨林碳信用交易,凸显自然碳汇的商业价值,为全球气候合作提供“南南合作”新范式。
我司行动:
借鉴国际碳信用开发经验,为国内林业碳汇项目提供开发与交易咨询,运用碳核算技术量化汇量。依托长三角中心国际合作平台,推动国内碳信用与国际市场对接,助力企业参与跨境碳交易。
德国首次将碳清除(CDR)纳入2025年联邦预算,计划8年投入4.76亿欧元推进技术落地,资金或来源于5000亿欧元气候专项基金。
意义:
将碳清除技术纳入国家预算,加速CDR技术落地,为全球负碳目标提供技术储备,推动低碳产业国际竞争。
我司行动:
引进碳清除技术适配国内场景,在CCUS研发中融入德国经验。为能源、化工企业提供碳清除技术应用评估,在山西、江苏高排放行业试点耦合项目,抢占技术落地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