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低碳发展动态 第六十二期
来源: | 作者:裴玲玲 | 发布时间: 20天前 | 14 次浏览 | 分享到:

政策动向

1)工信部启动307家企业节能诊断

722日,工信部印发2025年度国家工业节能降碳诊断服务任务清单的通知,25家中标机构将为307家工业企业提供节能诊断、碳足迹核算等服务。各省级工信部门及央企需按通知要求落实任务,推动工业绿色转型。

意义:

通过专业诊断深挖工业企业节能潜力,为工业绿色转型提供数据支撑与路径指引,强化政策落地效能。

我司行动:

依托与南京大学的产学研平台,联合中标机构,为企业提供碳足迹核算全流程服务。利用AI能源管理系统实时监测能耗异常,结合自然资源部碳中和与国土空间优化重点实验室长三角中心的研究成果,输出诊断-优化-验证闭环方案。

2固定资产项目节能审查新规9月施行

国家发改委发布《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和碳排放评价办法》(2025年第31号令),91日起正式施行。新规首次将碳排放评价纳入节能审查,结果直接写入审查意见。节能降碳滞后地区将面临项目审批暂停,强化政策刚性约束。

意义:

将碳排放评价硬性纳入审查,形成源头管控+区域约束机制,倒逼项目低碳规划,遏制高碳投资冲动。

我司行动:

为企业提供项目碳排放量核算、节能方案比选服务,结合ESG咨询,提前规避审批风险。针对节能降碳滞后地区企业,定制合规整改路径,凭借市场覆盖广的优势,深入当地提供一对一指导,确保项目顺利通过审查。

3四行业深度绿色转型成工信部首要任务

718日,工信部新闻发布会宣布:聚焦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四大行业,推动传统产业扩绿增效。目标到2027年,再生原料占比大幅提升(废钢22%、废铜30%、废铝25%),氢能冶金、绿电炼钢等革新性工艺加速落地。

意义:

锁定高排放核心领域,通过再生原料替代与工艺革新双轮驱动,加速传统产业向低碳范式跃迁,筑牢工业降碳根基。

我司行动:

针对钢铁、石化等行业,部署氢能冶金碳足迹追踪系统。与相关企业深度融合,提供从技术研发到应用落地的全链条服务,助力行业提升再生原料占比,加速革新性工艺落地。

4绿证核发量半年破13.71亿个

国家能源局数据:20251-6月核发绿证13.71亿个(可交易占比70%),6月交易量达6091万个,均价环比涨24.77%3.40/。绿电交易持续扩容,市场活跃度显著提升。

意义:

绿证交易扩容标志着绿色能源市场化配置进入新阶段,为企业低碳转型提供可量化激励,推动能源结构清洁化转型。

我司行动:

依托与有关部门的战略合作,提供绿证与碳减排量协同申报服务,降低企业合规成本。利用市场覆盖优势,帮助企业快速了解绿证交易规则,高效参与交易,提升绿色能源使用比例。

5)中国牵头制定LCA国际标准

20257月,我国主导的用于电工电子产品与系统生命周期评价的产品种类规则国际标准发布。该标准将指导全球构建统一碳足迹评价体系,为电子电气产品突破绿色贸易壁垒提供支撑。

意义:

主导国际碳足迹评价规则制定,突破绿色贸易壁垒,提升我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标准话语权,助力产业链国际竞争力提升。

我司行动:

组建由南京大学专家参与的LCA标准应用团队,为电子电气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碳核算服务。帮助企业按照国际标准核算碳足迹,确保产品符合国际绿色贸易要求,顺利突破贸易壁垒。

地方动态

1)河北分布式光伏新规征求意见

721日,河北发改委起草《河北省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实施细则》,拟要求:项目并网1个月内完成建档立卡,绿证按发电量核发,上网电量可交易,强化全生命周期监管。

意义:

强化光伏项目全周期监管,推动绿证与电量交易联动,为分布式能源规模化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加速区域能源结构转型。

我司行动:

结合环保管家业务,为河北分布式光伏项目提供建档立卡数字化系统开发服务,配套绿证核发核算工具。凭借在生态环境咨询评估方面的经验,实现项目并网后监测运维一体化。

2)安徽首发湿地碳票获贷2500万元

627日,安徽首批湿地碳票落地蚌埠:怀远四方湖、龙子湖凭26.78万吨碳汇量,获银行质押贷款2500万元。10.26万亩湿地修复成果实现资源-资产-资金转化,创蚌埠经验

意义:

创新湿地碳汇市场化路径,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收益双赢,为全国生态碳资产开发提供可复制、可推广范例。

我司行动:

借鉴蚌埠经验,在湖南、四川开展湿地碳汇基线调查与碳储量核算。帮助更多地区将湿地修复成果转化为经济收益,推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共进。

3)四川零碳园区试点名单出炉

721日,四川公布首批4家零碳园区试点(宜宾高新区等),建设期3年。试点将探索零碳路径、统计核算等机制,为全省推广积累经验。

意义:

通过试点探索园区级零碳路径,建立标准化核算体系,为区域产业绿色升级提供实践样本,加速低碳模式推广。

我司行动:

与宜宾高新区等试点园区合作,部署园区级碳排放监测平台,开发能源-产业-碳汇协同优化方案。为试点园区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持,协助其探索零碳路径和统计核算机制,为全省推广积累经验。

4)上海启动国家级零碳园区申报

729日,上海发布《关于开展国家级零碳园区建设申报工作的通知(沪发改环资202599号),优先支持符合2+2+3+6+4+5产业体系的园区。要求具备碳排放监测基础,3年内无重大安全环境事故。

意义:

聚焦核心产业体系,以高标准推动园区低碳转型,强化碳排放监测基础,提升区域绿色发展竞争力。

我司行动:

为上海符合条件的园区提供申报全流程辅导,开发产业碳足迹核算模块,结合ESG管理体系搭建。利用与多家上市企业、投资机构的深度融合资源,协助园区完善碳排放监测基础,确保3年内无重大安全环境事故,满足申报要求,助力园区成功申报国家级零碳园区。

5)自愿碳市场成交额突破2亿元

北京绿色交易所披露:截至728日,全国自愿碳市场累计成交240万吨,金额破2亿元。国家绿色技术交易中心已上线技术推广专区,加速低碳技术转化。

意义:

市场活跃度提升反映企业低碳转型内生动力增强,加速低碳技术产业化落地,完善全国碳市场多层次体系。

我司行动:

上线碳资产托管服务,为企业提供配额交易策略建议。利用市场覆盖优势,帮助企业参与自愿碳市场交易,加速低碳技术转化,实现碳资产增值。

企业行动

1沃尔玛中国推供应商减排激励计划

沃尔玛推出供应商减排激励计划,为达标供应商提供现金折扣。此前其十亿吨减排项目提前6年完成,新计划旨在加速供应链零碳转型。

意义:

以供应链为单位推动减排,形成龙头引领+全链协同模式,加速消费品领域低碳转型,树立行业绿色治理标杆。

我司行动:

为沃尔玛供应商提供碳减排潜力诊断,定制减污降碳协同方案,配套双碳培训课程。凭借与南京大学的产学研平台,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助力供应商达标获取激励。

2)第100家央企新长安成立

729日,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在渝挂牌(注册资本200亿元)。业务覆盖智能汽车机器人、飞行汽车等新质生产力,将加速开拓东南亚、中东等五大市场。

意义:

聚焦新质生产力,推动汽车产业向绿色智能化转型,拓展国际市场助力双碳目标全球化落地。

我司行动:

为新长安的智能汽车机器人、飞行汽车业务开发海外市场碳合规模块,适配东南亚、中东等地环保标准。利用与投资机构的深度融合,为其拓展国际市场提供低碳技术支持,助力企业实现绿色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

国际看点

1)中俄联合发布绿证互认倡议

717日链博会上,中俄机构联合发布中俄绿证体系和碳市场合作倡议》,推进绿证互认与碳市场对接,拓展绿色能源合作。

意义:

打破跨境能源贸易绿色壁垒,深化双边绿色合作,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跨区域协同范例。

我司行动:

结合与有关部门的战略合作,推动项目落地,帮助企业规避绿色贸易壁垒,促进中俄绿色能源合作。

2)柬韩启动电动车碳信用项目

722日,柬埔寨与韩国启动《巴黎协定》第六条碳信用项目:项目开发商、韩国电动出行与碳中和平台公司Verywords Inc捐赠8000辆电动踏板车+200个充电站,预计十年减碳68.3万吨90%减排量归韩国。

意义:

创新发展中国家低碳合作模式,通过技术捐赠获取碳信用,平衡减排责任与发展需求。

我司行动:

借鉴项目机制,为国内电动车企业设计碳信用开发方案,提供减排量核算与国际标准对接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