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策动向
(1)生态环境部发布《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 量化要求和指南》国家标准
8月23日,生态环境部正式发布《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 量化要求和指南》(GB/T 24067-2024)国家标准。该标准是产品碳足迹核算通则,规定了产品碳足迹的研究范围、应用、原则和量化方法等,主要借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的ISO 14067国际标准,相较于国际上增加了编制具体产品碳足迹标准的参考框架、数据地理边界信息建议等,内容更加丰富,也更具有操作性,填补了国内产品碳足迹核算通用标准的空白,为指导编制具体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提供依据。
点评:
该标准的实施将促使企业更加重视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从而推动企业在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产品设计等各个环节采取更加环保的措施。这种转变不仅有助于减少企业的碳足迹,还能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应积极响应,根据这一标准重新调整碳足迹核算方法,并将碳足迹管理纳入长期战略规划中,以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2)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以高水平开放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9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以高水平开放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4〕44号)。意见提出,助力绿色低碳发展。大力发展绿色技术和绿色服务贸易,研究制定绿色服务进出口指导目录。鼓励国内急需的节能降碳、环境保护、生态治理等技术和服务进口,扩大绿色节能技术和服务出口。加强绿色技术国际合作,搭建企业间合作平台。
点评:
通过这些措施,中国旨在促进绿色技术和服务贸易的增长,并加速国内产业的绿色转型。这些措施将为中国的服务贸易特别是绿色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并为国内外企业提供广阔的合作空间和市场机遇。企业应抓住机遇,提升服务质量,发展高端服务,积极参与国际合作项目,以满足国内外市场的多元化需求。
8月2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中国的能源转型》白皮书,系统阐释中国推进能源转型的政策理念和实践做法,全面介绍中国推动形成能源绿色消费新模式、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发展能源新质生产力、推进能源治理现代化取得的积极成效。
白皮书指出,中国制定了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35年,中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能源绿色生产和消费方式广泛形成,非化石能源加速向主体能源迈进,新型电力系统为能源转型提供坚强支撑,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本世纪中叶,中国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全面建成,能源利用效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非化石能源成为主体能源,支撑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
点评:
通过制定明确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国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勾画了蓝图,白皮书的发布标志着中国政府在能源政策和环境治理方面迈出了坚定的步伐,展示了中国在全球气候变化应对行动中的领导角色。企业需要适应能源转型的大趋势,加快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尤其是在非化石能源领域。
二、地方动态
(1)江西省政府新闻办、省林业局召开“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 助力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高地”新闻发布会
8月23日,江西省政府新闻办、省林业局召开“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 助力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高地”新闻发布会。会上,江西省林业局介绍,2023年,江西林业产业总产值突破6500亿元,稳居全国第一方阵,今年上半年达到2892.43亿元,同比增长8.7%。近年来,江西省林业系统实现“扩绿、兴绿、护绿”并举,以增强生态保护和林业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截至目前,全省森林覆盖率达63.35%,森林面积1.55亿亩,活立木蓄积量70979.6万立方米,森林资源数量持续增加、质量稳步提高、功能不断增强。
点评:
江西省通过“扩绿、兴绿、护绿”的战略,有效地增强了生态保护和林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江西省在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体现了地方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其他地区应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并推动绿色产业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2)上海环交所发布《上海碳普惠碳积分商城管理规范(试行)》
8月20日,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发布《上海碳普惠碳积分商城管理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为碳普惠运营工作提供支持。《规范》对权益提供主体及其权益类别、权益定价、兑换机制等进行了说明,并要求上海环交所与市减污降碳中心、上海市大数据中心做好协调对接,在碳积分的转换、兑换等环节对碳积分商城进行协同管理,以确保数据准确、管理高效。
点评:
通过建立清晰的管理框架和兑换机制,鼓励更多的个人和企业参与到碳减排的行动中来,并通过碳积分这一激励机制,促进碳减排成果的广泛应用和流通。企业和个人应深入了解碳积分的获取、管理和兑换机制,有效管理自身的碳积分资源,通过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的碳积分商城兑换所需权益或商品,实现价值最大化。
(3)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厦门监管局、中共厦门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等联合发布关于印发《厦门市“碳中和”银行网点建设指南(试行)》的通知
8月19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厦门监管局、中共厦门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等联合发布关于印发《厦门市“碳中和”银行网点建设指南(试行)》(厦金发〔2024〕64号)的通知,明确提出要建设“碳中和”银行网点,这也是业内首个明确提出要建设“碳中和”银行网点的案例。
指南要求,银行机构实行绿色办公、绿色运营、绿色采购、绿色出行、“光盘”行动,做到节能、节水、节电、节约用纸等;尽可能使用可再生能源电力、新能源公务车、绿色标识产品等。指南也指出,建立管理激励机制。监测网点和员工碳足迹,探索建立碳账户,完善激励机制,引导网点节能减碳、员工践行绿色生活。
点评:
该指南的发布标志着金融行业在推动实现碳中和目标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该指南为银行网点提供了一套具体的行动框架,以实现其日常运营的绿色化和碳减排,这对于金融机构来说是一项创新的环保举措。企业应实施绿色办公与运营,优先选择环保和节能的产品,并且通过激励机制鼓励员工和网点采取节能减排措施。
三、企业行动
8月21日,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指导、中国石化和国家能源集团联合主办的中央企业绿色氢能制储运创新联合体启动会在京召开,大会上,中央企业绿色氢能制储运创新联合体正式启动。
根据国务院国资委工作部署,中央企业绿色氢能制储运创新联合体由国家能源集团和中国石化共同牵头组建,布局39项重点任务,联合110余家氢能领域的技术骨干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协同攻关。创新联合体充分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坚持需求导向和应用牵引,锚定绿氢制储运环节中的关键问题,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构建先进创新生态,贯通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推动氢能技术突破和产业化进程。
点评:
该联合体的组建,不仅体现了国家对于绿色能源和氢能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也展示了中央企业在推动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方面的积极作用。通过联合110余家技术骨干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力量,将为氢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强大的支持。企业应积极参与到创新联合体中,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共享资源、共同研发,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