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策动向
(1)国家发改委、市场监管总局、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强化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5年)》的通知
8月8日,国家发改委、市场监管总局、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强化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5年)》(发改环资〔2024〕1046号)的通知,行动方案指出,2024年,发布70项碳核算、碳足迹、碳减排、能效能耗、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国家标准,基本实现重点行业企业碳排放核算标准全覆盖。2025年,面向企业、项目、产品的三位一体碳排放核算和评价标准体系基本形成,重点行业和产品能耗能效技术指标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设100家企业和园区碳排放管理标准化试点。
点评:
该行动方案体现了中国政府对于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坚定承诺。该行动方案的发布充分发挥计量、标准作用,为我国碳排放双控政策体系建设提供了有效支撑。有条件的企业应积极参与国家推动的碳排放管理标准化试点项目,这不仅有助于企业提前适应新标准,还可能为企业带来政策支持和市场优势。
(2)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
8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这是中央层面首次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进行系统部署。
意见以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为引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围绕5大领域、3大环节部署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意见提出:到2030年,节能环保产业规模达到15万亿元左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5%左右。到2030年,重点领域绿色转型取得积极进展,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基本形成,减污降碳协同能力显著增强,主要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和标准体系更加完善,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
到2035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基本建立,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广泛形成,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取得显著进展,主要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进入绿色低碳轨道,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点评:
该意见是对未来中国绿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标志着绿色转型已成为国家发展的核心战略。通过设定具体的目标和时间表,以及推动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形成,意见明确了中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路径。企业应投资于研发和采用清洁能源技术、节能减排技术和循环经济相关的创新技术,以降低碳排放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国家数据局发布《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
8月6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国家数据局发布关于印发《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发改能源〔2024〕1128号)的通知。文件指出,开展新一代煤电试验示范。探索与新型电力系统发展相适应的新一代煤电发展路径。以清洁低碳、高效调节、快速变负荷、启停调峰为主线任务,推动煤电机组深度调峰、快速爬坡等高效调节能力进一步提升,更好发挥煤电的电力供应保障作用,促进新能源消纳;应用零碳或低碳燃料掺烧、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低碳煤电技术路线,促进煤电碳排放水平大幅下降。以合理的政策、市场机制支持煤电机组优化运行方式。
点评:
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有利于提升电网对清洁能源的接纳及提高其调控能力和效率。煤电企业应积极投资于清洁低碳技术,以及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以降低碳排放并提升调节能力。另外企业应积极应用零碳或低碳煤电技术,同时加大煤电技术创新,减少碳排放,促进双碳目标的实现。
二、地方动态
(1)宁波市经信局发布《宁波市“零碳(近零碳)工厂”评价办法(试行)》
7月30日,宁波市经信局发布《宁波市“零碳(近零碳)工厂”评价办法(试行)》。按照计划,宁波市将通过零碳(近零碳)工厂的评定,鼓励企业加快绿色化转型,发展新质生产力,进一步助力“绿色自贸区”发展。比如,要求“零碳(近零碳)工厂”满足使用高效节能设备,能效达到先进水平,能源、环境、质量、职业健康安全四大管理体系应通过第三方认证,内部定期开展“零碳(近零碳)工厂”相关的教育和培训等。 为鼓励绿色工厂进一步深挖节能降碳潜力,最终创建“零碳工厂”,我市将对入选国家级、市级“零碳示范工厂”的企业分别给予最高200万元、50万元的奖励。
点评:
该办法不仅为企业提供了明确的零碳工厂建设指南,还通过财政激励措施鼓励企业实施绿色化转型。这种政策设计有助于促进企业的能效提升,减少碳排放,同时也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企业应定期开展与“零碳(近零碳)工厂”相关的教育和培训,积极响应政府的激励政策,争取获得国家级、市级“零碳示范工厂”的认定和奖励。
(2)上海市印发《上海市交通领域大规模设施设备更新专项工作方案(2024-2027年)》
8月7日,上海市交通委员会、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上海市生态环境局、中国民用航空华东地区管理局及上海市邮政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印发《上海市交通领域大规模设施设备更新专项工作方案(2024-2027年)》的通知。其中提到,计划到2027年底前,上海市公交车、出租汽车全面实现新能源化,年均更新车辆超过总量的9%,累计更新公交车6200辆、出租汽车1.1万辆;基本淘汰机场港口内使用的国Ⅱ排放标准及以下的非道路移动设备和国Ⅳ排放标准及以下的非道路移动车辆,累计更新或新增非道1600台;全面淘汰国Ⅲ排放标准柴油营运货车,基本淘汰国Ⅳ排放标准柴油营运货车,累计更新或新增货车5万辆;累计更新或新增飞机200架左右、船舶120艘以上;累计实施交通基础设施养护整治工程80项左右。
点评:
通过全面实现公交车、出租汽车的新能源化,淘汰低排放标准的非道路移动设备和车辆,以及更新或新增更加环保的货车、飞机和船舶,上海市将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改善空气质量方面迈出重要步伐。这一方案不仅推动了绿色交通的发展,同时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广阔市场空间。
(3)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发布《重庆市“碳惠通”温室气体自愿减排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8月1日,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发布《重庆市“碳惠通”温室气体自愿减排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碳惠通”体系建设遵循政府引导、市场导向、自愿参与、惠民利企的原则,构建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激励与约束机制。鼓励企事业单位等参与“碳惠通”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开发和低碳场景建设,拓宽重庆市“碳惠通”项目核证自愿减排量的消纳渠道。
点评:
通过建立“碳惠通”体系,重庆市不仅能够吸引企业和个人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减排行动中,而且能够增强社会公众对于应对气候变化重要性的认识。企业可以通过投资研发更加高效、低碳的技术和产品来降低碳排放。其次,企业应积极参与“碳惠通”平台中的减排项目,获取核证减排量。
三、企业行动
8月1日,由蜀道新制式轨道集团投资建设的全国首列宜宾氢能源智轨电车,在宜宾智轨T1正式上线运营,这标志着宜宾智轨正式跨入氢能时代,也彰显了宜宾智轨在氢能应用和智轨电车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该氢能源智轨电车国内上线运营的首列氢能源智轨电车,由四川省中车铁投轨道交通有限公司制造生产,实现了氢能应用的“宜宾造”、“宜宾用”。它具备多项显著优势:一是运营效率更高,二是续航里程更长,三是更绿色环保,四是更安全舒适,本次氢能源智轨电车投入运营,为市民提供了绿色出行新选择,助力全市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同时也向国内外展示了宜宾市智轨电车在氢能应用领域的最新成果,将进一步促进四川新制式轨道交通产业与氢能产业的融合发展,助推氢能源智轨在国内外市场推广。
点评:
这一创新举措不仅体现了宜宾在绿色交通和科技创新方面的前瞻性,也展示了中国在氢能源技术及其在公共交通领域应用的领先地位。相关企业应抓住机遇,通过技术创新、产能扩张、战略合作等行动,加快氢能源智轨电车的推广和应用,为实现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做出更大贡献。